第100章 学一门手艺(2 / 2)
除了沈三郎“办学堂”,教孩子读书之外,还有一个绣娘,也在招收孩子学刺绣。
逃荒队伍里,之前被顾清芸救的那几十个女人中,就有会绣活儿的绣娘。
这个绣娘叫王萍枝,曾经在府城最大的一家绣房里做工,绣工了得。
绣出来的东西,那叫一个栩栩如生。
如果能成为一个出色的绣娘,以后也是前途无量,对于女娃娃来说,是很好的出路。
这一路上,王萍枝觉得自己受到沈家村和赵家村人莫大的照顾,可以说是再造之恩。
若不是跟着大家,自己即便逃出了山匪窝,也不可能活下去。
当初到达鄞州时,凭着她的绣工,找个绣坊安定下来很简单。
可她还是选择跟队伍一道去锦州,就是想找机会报答两个村子的人,报答顾清芸。
现在闲下来没事,受到沈三郎教孩子们读书认字的启发,王萍枝知道自己报恩的机会来了。
战乱之前,想学这门手艺也是有门槛的,得花钱找师父。
越好的师父收的学费越高。
王萍枝家庭条件一般,不过当初有一个表姑姑是绣娘,人家免费教的她。
现在她开班教学,同样不收费用。
只想教给沈家村和赵家村的女人们一技之长。
往后去锦州安顿下来,会绣活儿的话,找个绣坊做工,或者自己做些绣品卖到铺子里,都是能挣到钱的。
沈家村和赵家村人能挣到钱,往后的日子也能越过越好,就当是她对村民们的报答了。
听王萍枝说要免费教人学刺绣,村子里不少闲着没事儿干的女人们都跑去学了。
王招娣和李兰花结伴一道。
周爱凤原本也想一起,可是被张氏拦着不让。
她在家安心养身体就行,肚子里的孩子最重要。
万一去学的时候伤到了肚子里的孩子,咋办?
周爱凤只能老实的待在家。
等以后有机会再学吧。
婆婆说的也没错,现在最重要的还是肚子里的孩子。
雪连着下了好几天,积雪封山,哪里也去不了。
还好队伍存的物资足够,不然这种天气没得吃,没有御寒的炭火,不是饿死就是冻死。
连着下了一个星期的大雪,可算是停了。
整个山林银妆素裹。
雪停了,大家都从屋子里跑出来看看。
虽说外面比屋子里冷多了,可是这几日都闷在屋子里,身上都快上锈了,闲得慌。
出来外面,透透气也是好的。
见顾清芸要出门,张氏进屋子里,拿了个东西出来。
“老五媳妇儿,你把这个戴上,会暖和很多。”
张氏给顾清芸做了一顶帽子。
兔皮兔毛做的。
帽子是白色的,毛茸茸的,好看又暖和。
除了一顶帽子,还有一副手套。
也是兔毛做的,毛茸茸的,暖和的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