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章 大顾中学(四)(1 / 1)
合并后初二年级两个班,第一次测试后四个班级成绩参差不齐一边倒,二班学生基本全部排在前面,一班只有两个人在前二十名,其余整体下沉。为了平衡成绩,缩小差距,教务处就对班级又进行了适度调整,将我们二班的徐宁通、娄登玉、仲广泰等十名成绩较好地调到一班去了。
由于前五名都去了一班,年底期末考试,我最后总成绩是563分,在这个班上第三名,记忆犹新的是,在放假前老师提名班上选举产生学习委员,其实就是推荐的我,同学们一致举手同意认可我任班上的学习委员。
学校要求老师在以往学生作文中筛选出评语好的作文作品,再由校长和教导主任一起酝酿,最后定夺确定了十篇优秀的作品,安排教工用学校油墨机打印出来,装订成册,每位学生人手一份。在学校得到了很好的反响,登上书籍的同学们都是成绩佼佼者,是学校同学们的榜样和楷模。
“岸边的风车吱吱把肩摇,田里了秧苗喝足了水分,身上是晶莹的水珍珠,在阳光下一个个笑弯了腰。可谁能想到在一个月前这里发生的故事,十五号台风在我们这边登录席卷开来,竟然使劲地想一口气把洋车推倒,这时一个身影出现在暴雨中,焦庆余同志为了保护集体财产不受损失,冒着狂风暴雨一个人将风车的六个帆布全部打落,在强体力的操作中他自己的手和脚都受了伤还浑然不知。。。”我当时写的《暴雨过后》这个作文也在这个优秀作文集中。
印象最深的是徐宁通同学写的《我的父亲》荣获第一名。主要的是贴近现实,有生活气息和人生哲理,文章中最让我难忘的一句话,至今记忆犹新。“儿子,今天这碗粥就让爸爸我来吃吧,班上还有四十五个学生在等着我去上课呢!”他父亲是个老夫子,做教师兢兢业业。在那个三年自然灾害的日子里,老师一家子过的也是清贫,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,饿肚子吃不饱是常态。老夫子说这话时是真心话、大实话,也是饿的实在吃不消了,但是为了坐在班上的四十五双眼睛,他狠下心来和儿子“抢”粥吃。
三年的初中生活快要结束了,同学们都认真学习,暗自鼓劲,个个复习准备迎考。经过三天紧张地考试,我终于松了一口气,总算考完了,自己感觉还可以。回到家中,在紧张的等待中期盼好消息的到来。八月中旬成绩出来了我考的分数是535分,高中分数线538分,三分之差与高中擦肩而过。当年兴化县一共招录200名高中生,我们大顾中学只有三名同学超过分数线,徐宁通第一名上的兴化中学,还有赵竹友和娄监玉被安丰中学录取。虽然很失落,但当听老师告诉我等看看今年中专招录不招录时,心里又有了一点希望。希望越大失望就更大,兴化卫校和兴化师范六二年已经停办了,没有毕业的学生都陆续回家务农。记得在家门口遇到我们村里在兴化上师范的焦加华后,听到他气愤地无赖,一个焦急和期盼的心一下子万针穿心般的痛。他说他上了一年课,因为停办,走不成能毕业,在上级的安排下教育局和学校强制遣送在读学生回原籍,只好背上行李回家种田。
看着加华离去的身影,整个人失落的坐在门前台阶上,久久没缓过神来,想想这一世我就没缘进大学门口,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窝在家里种一世的田,肯定要干一辈子的农民了。不觉泪流满面。
繁华三千,看淡即是浮云,烦恼无数,想开就是晴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