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67章 显卡量产,趁他病,要他命!(2 / 2)
王逸点点头:“那么说来,我们RTX 960优化也到位的情况下,比起GTX 770强25%左右,和GTX 780五五开?”
“是这样的,董事长,优化好了,兼容性到位,提升15%没压力,甚至20%都有可能。”俞龙兴应道。
“那也就是说,我们的RTX 960实际性能相当于英伟达去年的旗舰游戏卡GTX 780?”
“是的。”俞龙兴说道:“按照英伟达的刀法,明年一月份上市的GTX 960,性能接近上一代的高端甜品游戏卡GTX 770。而九月份发布的GTX 970,性能会领先上一代的GTX 780 10-20%!”
“咱们的RTX 960和GTX780性能差不多,也就是超越GTX 960 20-25%,但落后GTX 970 10%-20%!”
“至于具体落后多少,就看老黄GTX 970的刀法了!”
“很好。”对此,王逸很是满意:“RTX 960的定位,原本是和GTX 960对阵的中端显卡,现在能领先GTX 960那么多,比起GTX 970只落后一点,已经很好了,非常好了。”
“这样的性能,完全可以算作是高端甜点显卡!”
俞龙兴点点头:“对标780,略输970的性能,只要我们优化到位,当做甜点显卡没问题。”
王逸很是赞同,他可是知道,就RTX 960的性能,可不是略输970,而是打平970!
无他,970理论上比RTX 960强10%-20%,但是存在显存门翻车严重,实际性能估计还不如RTX 960。
这样说来,RTX 960完全可以取代970,成为今年的年度高端甜点显卡。
“董事长,性能清晰了,优化的话,我们上百人,优化这一款显卡,突击两个月,也不是问题。那售价方面,我们怎么定?”俞龙兴问道:“是按照中端显卡定价,还是按照高端甜点显卡定价?”
这年头的显卡市场,行情很清晰。
高端旗舰显卡,售价4000-5000。
高端甜点显卡,售价2300-3000。
中端主流显卡,售价1500-2000。
中端低功耗显卡,售价1000-1500。
入门级独立显卡,售价700-1000。
不管是英伟达,还是AMD,都是差不多的定位和售价。
当然,英伟达还有用于科研、AI训练的超旗舰显卡GTX Titan系列,售价8000-10000,目前AMD暂时没有对标产品。
像是星逸AI训练,就采购了一些GTX Titan显卡。
不过明年的GTX Titan X大概率就不用采购了,那时候星逸科技自研的AI显卡也差不多要问世了!
按照行情,RTX 960性能堪比高端甜点显卡GTX 970,售价应该在2300-3000。
但作为星逸半导体的第一款独立显卡,如果卖到这样的价位,纸面参数比970低10%-20%,明显不合适,卖不好。
毕竟970翻车后,都和RTX 960差不多,那差不多的性能,差不多的价格,用户还是青睐老牌巨头英伟达。
但若是卖到中端主流显卡,售价1500-2000,那又实在是有点亏!
很快,王逸有了决断:“为了销量,RTX 960更名为RTX 970,宣传上对标GTX 970,但是售价低一些,就卖个2000-2500吧。”
“比中端主流卡贵500,比高端甜点卡便宜500,介于两者之间,这不错。”俞龙兴很是赞同:“而且这样的定价,我们利润比英伟达,七彩虹,华硕,微星,技嘉等都要高很多。”
“是啊,星逸半导体从芯片到散热PCB全部自研自产,自然比友商利润高。”
显卡除了GPU芯片之外,还有散热模组和PCB(相当于主板)等。
英伟达主要是设计GPU芯片,然后台积电代工生产GPU芯片。
只有部分公版显卡,英伟达推出。
其他的显卡,都是七彩虹,华硕,微星,技嘉等企业采购了英伟达的GPU芯片,再自己做或者定制散热模组、PCB,就出现了华硕,微星,技嘉等各个品牌的显卡。
内核GPU都是一模一样,都是采购的英伟达GPU芯片,都是英伟达设计,台积电代工,差距就是PCB和散热模组不同,导致可以发挥出来的性能不同,售价也就差着好几百。
但星逸半导体不同,目前刚做显卡,还没有友商采购。
就只能全部自己来。
从GPU芯片的研发设计,到生产,到散热模组和PCB主板等等,都是星逸半导体自己搞定,全方位的自研自产。
甚至连销售和售后,都是星逸科技自己负责。
缺点是什么都要自己来,没有那么多第三方品牌。
优点也是什么都要自己来,优化、生产、升级、售后等等,都更方便,利润更客观。
毕竟友商从研发到生产组装,分成三家企业,利润也得分成三份。
而星逸显卡都是自己整,利润也都是自己的。
肉都烂在了锅里!
再加上星逸科技在手机领域积累的强大散热实力和研发能力,做起显卡散热没压力,相应的技术和产品,早就生产好了。
PCB主板也早就准备妥当。
就等着最核心的GPU芯片流片,量产。
一旦GPU芯片成功量产,便可迅速开始组装星逸RTX 970显卡!
随后几天,星逸晶圆厂立即开始调试,量产RTX 970芯片。
而流片的那一批样品,更是直接组装成了显卡,被显卡优化部门拿走,进行一系列优化测试。
时不我待,兼容性优化在流片之后直接开始了。
整个显卡优化部门进入攻坚时期,昼夜两班倒,停人不停工!
当然,待遇也好的很。
8小时之外的工作时间,全部算加班,全部双倍待遇。
其他大厂996,一天12个小时,加班费一毛不毛。
但在星逸科技,996一天12个小时,直接算4小时加班,双倍工资就是八小时,直接算两天的工资!
996一个月,直接拿两个月的月薪!
这样的制度下,即便加班很多员工都没意见,甚至乐意加班。
毕竟互联网行业996是常态,一天八小时不加班是做梦,而星逸科技又给两天的工资,一个月拿两个月的钱,那实在是太爽了。
甚至很多人恨不得天天加班,一年赚24个月的工资,加上年终奖,直接30薪!
那当真爽歪歪了。
但可惜,星逸科技不提倡加班,加班都要申请报批才行。
除了特殊时期,特殊任务,报批通过了才能加班。
也正是因此,加班在星逸科技都成了美差!
一天赚两天工资的美差!
而现在,这好事落在了CPU优化部门和显卡优化部门头上!
其他部门都只能羡慕。
当然,星逸超级本S1 pro团队和台式机团队,星逸游戏本团队,一体机团队,也开始了加班美差。
这些部门时间紧,任务重,只能996加班,拿双薪!
“产能方面很是充足吧?甚至有些过剩?”王逸再度问道。
“是的,董事长。位于魔都的M2晶圆厂二期全部投产,月产能再度增加5万片晶圆,总月产能达到30万片,总月产能高达1.8亿颗芯片!”
“除了少数是40纳米产能,其他的大都是28纳米产能。如此富足的产能,完全满足了当下的需求,并且过剩了。”
幸好手机芯片大量卖给第三方品牌,增加了不少芯片订单,还给华为代工芯片也消耗了不少芯片产能。
如今再度加上CPU和显卡,产能依旧富足,并且溢出了!
现在的星逸半导体,月产1.8亿颗芯片,产能根本用不了。
就连快充芯片、传感器芯片、智能家居等小芯片也不再交给台积电和中芯国际代工了,相反,全部自己生产。
没办法,产能太多了。
即便这样,依旧有部分产能空置着。
“目前产能空置有多少?”王逸问道。
“董事长,目前M2晶圆厂二期还处于产能爬坡中,因此空置不多。但等到下个月,M2晶圆厂产能爬坡完成,将会出现30%的总产能空置,也就是每月5500万颗芯片。”
“这么多!”王逸皱了皱眉。
眼下各大晶圆厂基本都有产能空置,不过空置率在10%-35%。
像是三星半导体,上半年空置率在25%-30%,下半年苹果A8芯片大量交给台积电代工,三星就更惨了,空置率达到30%-40%,全年空置率高达30%-35%!
台积电的今年的平均空置率只有10%-20%!
而星逸半导体去年产能不足,今年上半年空置率5%左右,都是非常理想状态。
如今随着新晶圆厂的相继投产,空置率即将达到30%!
这是非常恐怖的事情。
“不能这么高的空置率,这样,尽快拉起来,鲲鹏910,CPU,显卡,全部增产,先生产了放仓库,生产线不能空太多。”
王逸果断道:“另外,积极拓展第三方大客户,28纳米高端工艺产能给足,抢订单。还有AMD那边接触一下,给个美丽价格,把AMD的订单抢一部分过来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