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53章 雁门关外(2 / 2)
张辽笑着说:“魏王殿下,只要我与华将军率部出战在晋阳,那刘备自然知晓。刘备军势大,但是终究还是以晋阳为目的的。只要拖过一阵子,刘备知道我军骑兵尽数前往晋阳,那很有可能放过此城。更何况,我等骑兵,空耗粮草,守城非我等所长。”
面对这看似很有道理的说法,袁谭只能是询问自己最好的谋士,如今也是一脸落寞,不怎么爱搭理人的沮授道:“沮别驾,不知此议如何?”
“此议甚佳,骑兵俱走,我等便可屯兵句注山。刘备知道我军无有骑兵,也未必会进山破寨。这样一来,我等可用存粮等待刘备与曹操战局。”
听到沮授这么说,袁谭点了点头算是明白了沮授的意思。
既然要认怂,那不如趁早做准备,这雁门关守不住。
句注山上的堡垒可以先把粮食存上去,等雁门关守不住了,直接带着精锐撤到山上去。只剩下一座堡垒,还全是步兵,刘备军就未必会拼命强攻,自然是能够给袁谭他们留足活路,保证他们至少不会被轻易干掉。
反正都打算看戏了,又何苦为曹军死守一个如今也意义不大的雁门关呢?
想清楚其中的关节,袁谭立即同意了张辽的计划,让张辽和华雄带着极度消耗粮草的精锐骑兵南下晋阳,让他们去支援曹仁去在晋阳与刘备军主力大军展开一场决战。
与此同时,袁谭也毫不犹豫地开始把粮食运往句注山上的堡垒,包括各种各样的大批军械等等,做好了雁门关被攻破之后,死守句注山的准备。
就在做出决策几日之后,刘备军的使者孙乾到了,袁谭?义和沮授等人一齐接待了孙乾。
面对孙乾,袁谭声泪俱下的向孙乾表示:“祖先基业传入我手已经是百不存一,我无意与柱国上将军为敌,如今已经是遣散骑兵,只留下步兵保境安民。希望刘皇叔能够高抬贵手,留我袁氏一脉。”
对此孙乾自然是不会答应,只是说道:“魏王若是不弃,柱国上将军自然愿意请魏王回邺城故居。只是这雁门关,乃是我军所必取。不如魏王开城相迎,否则难免刀兵。”
听到孙乾这话,袁谭便知道没什么可谈的了。刘备的态度很强硬,话里话外就是要他放弃土地和兵权,回到邺城做个安分守己的人。那么他的地位和财富刘备军不会动,其他的想也别想。
只是,就是为了保存兵马和地盘才投靠曹操的袁谭,此刻又怎么甘心到了这个时候就放弃呢?
至少在他的眼中,曹操的主力还没败,只要晋阳城坚持一段时间,那刘备军只能退走。雁门关外必然都是刘备军地盘,可是关内只要他们袁氏兵马还在,也未尝不可拿回来。
抱着这样的想法,袁谭送走了孙乾,准备试着守一守雁门关。
只不过他想不到,这一下子,反而让自己成为了给刘备军实验新兵器的靶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