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限小说
会员书架
首页 >都市言情 >半山小学 > 进城过年(五)

进城过年(五)(1 / 1)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

绕过荷花池,刘院长指着那边的房屋又说:“有些全愈了的士兵和少数军官,不愿离开我们医院回家去,他们看到医院有那么多空地,想开垦出来种点菜,养点鸡、鸭,让伤员吃得好点,早日康复,再上前线,认为这也是抗日工作。”

“最初只是几位士兵,他们因家中没有人了,要求在池塘的后面,种点菜来维持自己的生活,给国家减轻点负担,因地上原来种的是花花草草,没有什么用处,等于是空地,就答应了他们。

他们种的菜,因市场较远,自己又是残疾人,无法去市场卖。一开始就以半价卖给医院食堂,对伤员的伙食,稍一点改善,但微乎其微,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。”

“后来又有几位,其中有一位是副连长,要留在医院办饲养场,他们从养两三头小猪开始,逐渐发展到养猪、鸡、鸭、兔、蜂、鱼,也种了许多玉米、黄豆、绿豆、红苕,土豆、萝卜、白菜等蔬菜。这些蔬菜,好的卖给食堂,孬的作饲料”。

“他们所有的产品,因地是医院的,也都半价卖给医院,供伤员、医护人员及家属食用,让伤员、医护人员和家属的伙食,有了明显的改善”。

“这件事引起了当时的院长,极大的关注,他亲自下去调查后,得出了一个结论。办饲养场,有三大好处:一是医院内闲置的地,得到充分利用,在抗战艰难时期,花花草草没有鸡鸭鱼肉有实用价值。二是伤残将士,特别是没有家的,有一个能继续为抗战出力的去处,不需国家安置他们,节省了一笔费用。三是让地处郊外的医院,逐步走上肉类和菜类食物,自给自足的路,不仅对伤员生活有较大改善,更能促进他们早日康复,重返前线,而大加赞赏,大加扶持。”

刘院长一行人,沿着荷花池,慢慢地走了过去,参观饲养场。那时,还没有人将大量的鸡鸭,进行室内圈养,大家都十分好奇,不断地向一位,只有一条腿的饲养员提问:一天能捡多少蛋?一天要喂多少饲料?对他们能想出。培养蚯蚓作饲料感到惊奇,也奇怪蛋壳也能作饲料……

刘院长说:“后来才听说,这是一位连长的主意。”

他说“那位连长,在敌后作战时,就见到老百姓生活十分困难,根本拿不出粮食供给国军。有些原本是农民的士兵,看到不少不愿当亡国奴的人跑了后,空了不少的好田好地,长满了荒草,深感可惜。”

“那时他们连队,撤退到山区后,鬼子也不敢进山来扫荡,多数时间闲着,缺食物,也严重困扰他们。有些曾经是农夫的士兵,就建议抽一部分人去种田,解决连队的吃饭问题,这确实也是迫在眉睫的大事”。

“先是种点能当粮的蔬菜如红薯、土豆、玉米、芋头等。同时也下河捉鱼虾,进山打猎,寻找鸟蛋、蘑菇、野菜等,一切能填饱肚子的,来解决吃饭问题。

一次打猎,抓到六七支野猪崽,就喂养了起来,以后,又从老百姓那里,买了十几支鸡鸭饲养,饲养的家禽,就像滚雪球似的,越喂越多,不仅度过了缺吃的难关,还天天有肉吃,生活好于任何时候。”

“人们常说,天无绝人之路,我想,就是指人要动脑筋想办法,靠自己的双手去实干,才无绝人之路……”

高崇武听了这话,也深有感受,他们也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,才开动脑筋,想出了开煎饼店的主意,并不怕艰辛,动手去干,才闯过生活无着的难关的吗!

话还没有说完,一位缺了一支胳膊的伤兵,飞快地跑了过来,大声地喊:“高老爷!”“高太太!”“高小姐!”,“你们还认识我吗!”“我是高占魁呀!”

高小英一眼就认出来了,这是她们山东老家的,一位年青佃农,年龄和她相近,曾多次和她一块,进山打过猎,也是个神枪手。

也在此时,一位士兵跑步前来,通知刘院长回办室去,刘院长临走前,仔细地看了一下这位伤员,清楚他也在饲养场工作,明白从他的口中,可能能了解小英三位哥哥的情况,对他收集资料,又有了新途径,心中十分高兴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