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章 两顿饭,悲与喜(2 / 2)
苍阳城防军属于杂牌军,普通战士每月军饷15元,还常常拖欠,等人战死了,只发一笔15元的抚恤金,再经过层层盘剥,家属拿不到什么钱。
对于这些现实,以秦立现在的实力,什么都做不了,想要改变,就要有实力。
在乱世,枪炮就是最大的道理。
抗日时期的中国,某种意义上,依然处于半分裂半殖民状态。
国内以中央军和各省派系军阀为主,加上大大小小,成百上千个独立的地方性武装力量。
大家只是名义上归属中华民国政府,但实际上,拥有独立的财政、司法、军队等。
以苍阳县为例,这里最大的军阀就是名义上划归国民革命军的苍阳县城防军。
城防军司令,即是军队的长官,也是政府的实际掌权人。
而城防军司令,不是由中华民国国防部认命,而是以父子继承的方式进行。
就像东北军张作霖过世后,由张学良继承一样。
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,如今的苍阳县城防军也不是铁板一块,下面分成几个小派系。
秦立发展自己势力的第一步,就是先成为苍阳县城防军中的一个有话语权的小派系。
吃饭前,曹镇长送来两头猪,食物和酒,说是曹镇百姓的一点心意,庆祝警卫连打了胜仗。
王林安排必要的警卫岗哨后,过来请示秦立:“院长,战士们刚打胜仗,能不能喝点酒,放松一下?”
秦立没有立刻回答,而是反问一句:“我准备把警卫连扩编成警卫营,你有没有兴趣做这个少校营长?”
王林在上尉连长的职位上,已经干了3年多,原以为再也没有机会晋升,现在这样的机会就摆在眼前,他怎么可能错过:“卑职愿为院长赴汤蹈火!”
军衔从高到低依次:特级上将(五星上将,蒋委员长专属军衔)、一级上将(四星上将)、二级上将(三星上将)、中将、少将、上校、中校、少校、上尉、中尉、少尉、上士、中士、下士、上等兵、一等兵、二等兵。
没有关系后台的低级军官,到上尉军衔,也就到头了,再也没有机会晋升。
而后台硬的军官,很容易就跨过上尉这道坎,晋升到少校。
更有甚者,军中出现过3岁的少将。
对于王林的效忠承诺,秦立表示满意,至于以后王林是否能做到,那要交给时间来检验。
“那晚上,战士们想要喝酒的事,请您指示!”王林再次询问,看来战士们想喝酒的愿望十分强烈。
“告诉炊事班,把曹镇长送来的东西,全都煮了。至于酒,每名战士不得超过3两,否则军法从事。对了,食物也分给伤病员一些,大家都是同袍兄弟。”
战地医院附近散发着肉香、饭香和酒香。
这情景,欢乐平和,一点也不像战地医院。
对战士们来说,能笑就多笑笑,哭的时候,多的是。
严复华拿着一块猪骨头啃着,难得对秦立有点好脸色:“院长怎么不喝酒?”
“你不是也没喝吗?”秦立笑着反问,却立刻明白,“你是医生,自然不能喝酒,酒精会损害人的神经,喝多了,做手术时,手会颤抖。”
严复华吞下一口肉,一脸邪笑:“也有这个原因。但更重要的是,我怕在给小鬼子割喉放血时,掌控不好火候,直接把这群畜牲弄死。”
“你啊!”秦立只能笑笑,趁着严复华心情不错,提了下正事,“我一直不明白,战地医院怎么只有你一个军医?”
“因为军医不愿来战地医院,他们一直跟着司令部,都快成了司令部的私人医生。”
严复华介绍战地医院本来有14名军医,但他们不愿来战场,加上司令部也想军医留在司令部,作为司令部众人的私人医生。
就这样,本该为伤兵服务的战地医院,连人带药,成了司令部的私人物品。
真正的战地医院,在秦立来前,几乎是个空壳子,不然这个少将院长,也不会卖不出去,最后等秦立来捡漏。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