昭平史(2 / 2)
李綮道,“陛下是否已闻苏秘书丞一案?”
李姝和瞧了眼赵长婴,继而答,“不错。”
“丢失的昭平史是第十五卷,陛下可晓?”
“此事不晓。”李姝和如实说,“昭平史丢失第几卷与案子有关吗?”
李綮点头,细分析,“历时一月余,证据寥寥,难以定罪,此时尚不可断言苏秘书丞是盗窃之人。”
“现有二状况,但无一例外是与先帝有关,想来您是最亲于先帝之人,臣斗胆,所问之事请您如实答。”
“李綮,”李姝和颦黛,“你这是叫孤为难。”
她母皇做过什么好事吗?
母皇做的事,说好听点是风流。
正因母皇如此,李姝和才这样心疼李知蕙的阿爹武王李赫。
李綮目光无惧,“上昭法,犯案事无大小,必以情。”
如若不知缘由,案无从下手不说,也对不起那句“必以情”。
姝和想,苏秘书丞应就是苏息的父亲了。
她并不想苏息难过。
但她是上昭的帝王啊。
李姝和沉默良久,答,“好。”
赵长婴不知该说什么,究竟是因为李綮遮掩的太好,还是他根本无心帝位。
他的言行举止不曾有过跋扈之意,甚至无半分将为胜利者的喜悦和得意。
但令人费解的是,昭平史明明丢失的是先帝元年至十四年的第十五卷。
可这和李姝和有什么关系?她是先帝八年才降生的啊。
李綮可别是诓李姝和的吧。
她至多知晓先帝十三年至二十一年的事。
此时晋守来,将一沓宣纸交于李綮。
李姝和看到,上有墨迹,只不过隔得太远,她看不清。
李綮蓦然开口,“先帝可擅饮酒或擅酿酒?”
姝和想了想,“擅饮。”
她母皇连琴棋书画都不让她学,自己又怎么会去屈尊去酿酒呢?
“最喜饮何酒?”
李姝和这次倒毫不犹豫,“莲花白。”
因为母皇最喜饮,所以她也可以贪一两杯,不至于像母皇喜欢喝的大醉酩酊,她只冬日常饮,因可以暖一暖身。
李綮点头,从那沓纸上抽出其中一张宣纸,令晋守递去,问,“陛下是否见过?”
姝和接来,细细看了。
酒坛子确实是最普通不过的酒坛子了,但上头书有一行字,显然是画者有意而为之。
但任是谁画,酒坛上多出一行字,也会觉得奇怪不已吧。
酒坛上的字是:闲出青山,翩来沿溪。
姝和嗯一声,“确实见过,母皇也有一坛。”
“现下在何处?”
李姝和当然记得,“在母皇陵墓中。”
这是她母皇最特殊的一样陪葬品,所以姝和记得,且印象深刻。
她的母皇爱极了珠宝玉石,陵墓可说是富丽堂皇,在位二十一年中,多番修改。
但母皇却在棺椁边处埋下一坛酒。
她也曾以为那是母皇的嗜酒如命。
“是何人所制?”李綮声平无涟漪。
“孤想想……”李姝和低眸颦眉,突然眼前一亮,“是母皇的苏侍君!”
苏侍君。
是苏秘书丞吗?
李綮长舒一口气,又问道,“除酌酒外,先帝还喜什么风雅事?”
姝和不明白的摇摇头。
什么是风雅事?
李綮道,“焚香、品茗、听雨、赏雪、候月、酌酒、莳花、寻幽、抚琴,诸如此类。 ”
李姝和眨了眨眸,她这个不懂风雅的白.痴,居然还做过几样风雅事。
她确实不懂风雅,她只会让她自己做舒心的事。
是否雅,与她无关。
李姝和思量一会,云,“除却酌酒,还有品茗。”
阳昭的贡茶从来不差,故而她母皇在品茗上,可说十分十的刁了。
想到这个,李姝和不禁有些感慨,为什么连烹茶的水,都那般讲究啊。
李綮续问,“那陛下可知道,苏侍君是否会品茗?”
“孤极少听母皇说起苏侍君。”
她偶然提起一次,都看见母皇神色沉的很。
“陛下见过苏侍君吗?”
李姝和认真道,“孤未出生前二三年,他就殁了。”
一问一答近半个时辰,李綮才一礼告退。
赵长婴替她斟茶。
姝和接过后,轻抿一口,瞧着赵长婴问道,“你知晓摄政王何意吗?”
赵长婴晃首,“摄政王并无问及先帝之私,”他看姝和柔荑捧茶,缓蹲下,双手轻覆,抬眸言,“但陛下该答的都答了,能否破案与否,且看摄政王吧。”
何止无问及先帝之私,他都觉得摄政王问的问题根本和案子都没太大关联。
女帝未语,点点头。
晋守这个猴急的,憋了一路没说话,直至到了摄政王府,他便叫道,“王爷。”
李綮清楚地知道他要问什么。
能憋到现在,李綮觉得他是极大的进步了。
“苏侍君……”
“他是苏秘书丞的哥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