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214 章(1 / 2)
睿王的侍卫很快叫来了一名大夫, 那大夫检视了一番睿王伤势, 低声道:“殿下, 还请您移步内舱,我才好为您拔箭止血。”
“无妨。”睿王脸色泛白, 但仍声线稳定,“莫公子也不是外人,你就在这儿,速速替本王收拾一下。”
睿王身材高大健壮, 面容和善,天生一副笑面孔,即便此时受着伤,也不忘惦记着场面之事, 还命人给常若凝看座。
常若凝见莫远之一直抬头急切地盯着她,便愈发不想走到他身边坐下,反倒笑了笑走到睿王身边道:“殿下,我给你封住穴道吧,这样一会儿拔箭时不致失血过多。”
“那便多谢莫夫人了。”睿王又是和煦一笑,全无拒绝恐惧之意。
常若凝运足内力,点了睿王肩上臂上几处大穴,点完了便站到一边道:“殿下, 这穴位一封, 血脉便会停滞, 一会儿虽然是不会流血过多了, 但这穴道几个时辰以后便会自动解开, 到时您会酥麻难忍一阵。”她说着便意味深长地回头看了莫远之一眼,“不过您今日是受了伤,酥麻一点儿总比疼痛难当好,您说是吧?”
睿王连连点头,指挥那名大夫道:“你速速拔箭,本王无妨。”
大夫上前一步,常若凝自然退到了一旁,与莫远之对视了一眼,却还是没有理他,再度回到了窗边观望。
睿王在拔箭、施药、裹伤之时也全未发出半点呼痛之声,只在包扎好了之后咬牙回了回神,随即便命人重新上茶,又对常若凝道:“本王原本尚在惋惜,难得与莫公子见上一面,却未能一睹莫夫人风采。好在莫夫人与莫公子伉俪情深,竟也来了这龙藏河游船,还机缘巧合,救了本王一命,看来今日是本王走了大运了。”
常若凝淡淡一笑:“我也只是今晚忽然得空了,才想着出来转转的,人人都道京城大得不得了,谁知道一出门就碰到自己家人,感觉这京城也没多大嘛。”
睿王刚要哈哈一笑,不防牵动了伤口,脸色微变了变。
说话间舱外已有一阵熙熙攘攘之声,几名侍卫押着一个身中两三只长箭的黑衣刺客到了舱门口,领头的侍卫请示睿王道:“殿下,刺客抓着了,他嚎着要见您。”
睿王肃了肃脸,抬手示意他们将刺客带进来。
那名刺客已被五花大绑,满脸血迹,被强行押着跪在舱中,离开睿王主座尚有一大截距离。
睿王声色正经道:“这位朋友,看你身负武艺,又仪表堂堂,想来也是一条汉子,何以要行刺本王?”
那刺客啐了一口含血的吐沫:“算你眼还没瞎!老子原是禁军羽林营的弓手,辛辛苦苦卖了十来年的命了,结果那黄鹤扬一上任,便革了老子的职!害得老子一把年纪还得四处求爷爷告奶奶讨个营生。你倒好,夜夜在这河上吃喝看景!”
睿王唇角带笑:“黄鹤扬黄统领确实是我鼎力举荐当上的这禁军统领,你虽鲁莽无理,这债主倒没找错。”他笑容一敛,声音也冷了三分:“黄统领上任以来,严肃军纪,勤加操练,将原本死气沉沉、只知混日子的禁军士兵练得士气勃发,英武骁勇,只有那些禁不住磨炼、偷懒油滑之人,才会被黄统领踢出禁军。黄统领驭下有方,公正不阿,定当不会冤枉好人,你说你从羽林营被踢了出来,难道就不是你自己的错吗?”
那刺客面色尴尬,仍梗着脖子倔强道:“老子当了十年差了,也没人说老子一句不是,姓黄的凭什么一上任便敢拿我们这些老人开刀?还不是仗着有你撑腰?”
“正是。”睿王竟颔首道:“黄统领确实有我撑腰。不光是黄统领,朝中每一位治世之才、忠臣良将,都有我撑腰。你不服也不行。”
那刺客又啐了一口血沫在地上,睿王吩咐左右道:“将他拖下去,交大理寺依法治罪吧。”
他又转而对刺客道:“杨寺卿正直公允,想来你罪不及家人,回头我自会派人管好他们的。”
刺客还要骂骂咧咧,已被走上前来的侍卫一掌劈晕,拖下去带走了。
一番波折过后,睿王貌似疲累了,只命人重新开船,便一手支额,倚在几边扶头沉思。
莫远之从进舱后便一直盯着常若凝看,又碍于有旁人在,不便跟她搭话,常若凝却浑若没看见他似的,与他隔着一只茶几坐了下来,一会儿看看窗外,一会儿看看睿王。
画舫行驶起来平静无声,也极为稳当,若不是窗外景致变换,舱内都难以察觉船已开动了。
睿王默默沉思了一会儿,忽而开口郁郁沉沉道:“莫公子,先前你我还在闲聊我朝的几大陈弊,这会儿便有人活生生地来告诉我,这想要匡正国事、洗削更革,是多么艰难的一件事。”
莫远之平淡道: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。自古以来想有一番作为,都不是那么容易的。”